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,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涌现出无数威震天下的战神名将。从忠义无双的关羽到\"三箭定天山\"的薛仁贵,从\"封狼居胥\"的霍去病到\"力拔山兮气盖世\"的项羽,这些名将无不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,用赫赫战功铸就了不朽威名。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,在唐朝初年竟有一位从未打过胜仗的将领,最终也被封为\"战神\"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说到这位特殊的\"战神\",就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。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,李世民不仅以雄才大略著称,更以知人善任闻名。在隋末群雄并起的乱世中,正是他协助父亲李渊南征北战,最终建立了大唐王朝。当时李世民麾下猛将如云,谋士如雨,秦叔宝、尉迟恭等名将冲锋陷阵,房玄龄、杜如晦等谋士运筹帷幄。然而在这群英杰之中,却混迹着一位特殊的将领——李寿。
展开剩余69%李寿的身份确实非同一般。他是唐太祖李虎的孙子,与李渊是堂兄弟,按辈分算是李世民的堂叔。隋朝末年,隋炀帝荒淫无道,民不聊生。当李渊在太原起兵时,李寿因受隋朝官府追捕,不得不投奔李渊。在唐朝建立过程中,这位皇亲国戚虽然寸功未立,却凭借血缘关系获得了开国元勋的地位。这也为他日后屡战屡败却仍能身居高位埋下了伏笔。
让我们看看这位\"战神\"的真实战绩。武德二年(619年),李世民首次委以李寿重任,命他率军讨伐以昏庸无能著称的宇文化及。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面对这样一个对手,李寿竟然久攻不下,最后反被窦建德趁虚而入,不仅让宇文化及被他人所擒,自己还成了阶下囚。被俘期间,同被俘虏的徐世勣智勇双全,设计逃脱,而李寿却只能坐等李世民派人营救。
更荒唐的是在平定刘黑闼叛乱时,李寿率领数万精锐,对手不过是些乌合之众。结果这位\"战神\"指挥失当,导致唐军损兵折将,五万将士命丧黄泉。经此一役,李世民终于认清这位堂叔的真实水平,再也不敢让他独当一面了。
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,贞观四年(630年)李寿去世后,他的墓志铭上竟赫然写着\"战神\"的称号。原来在当时,达官显贵去世后都会请人撰写墓志铭,对生平事迹进行美化。但像李寿这样将屡战屡败的庸才吹捧为\"战神\"的,恐怕也是绝无仅有了。这背后,恐怕是李世民顾及叔侄情分,才默许了这样的溢美之词。
不过平心而论,李寿虽无将才,却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。从最初投奔李渊,到玄武门之变时坚定支持李世民,他的政治站队总是精准无误。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:\"上帝关上一扇门,必会打开一扇窗\"。一个军事上的庸才,却在政治斗争中如鱼得水,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黑色幽默。李寿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封建王朝中,有时候血缘关系可能比真才实学更重要,这也是古代政治生态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阳美网配资-证券配资网-股票配资精选-最新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